中国宠物经济赛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奔。从“它经济”到“它情感”,市场在急速膨胀的同时,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同质化竞争。当所有品牌都在讲成分、拼配方、比价格时,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然麻木。
然而,总有品牌能劈开这片红海,凭借一个个现象级的营销案例,不仅实现了销量的暴涨,更完成了品牌价值的升华。它们做对了什么?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否可复制?
Pidan的猫为先、网易严选的“猫砂文学”、麦当劳的“喵喵薯夹”限量活动
以猫为先
pidan以颠覆性的「猫为先」理念开启宠物行业革命,这种基因级创新直接印刻在产品包装上——没有萌宠形象,只有对品牌哲学的宣言:“专注为猫创造产品”。创始人马文飞提出“人类需要猫来安放独处时的忧郁”,将养宠升华为精神治愈行为。这种对传统取悦人类逻辑的反叛,奠定了品牌差异化的根基。
承接这种基因,产品成为理念的具象化表达。针对猫爱钻箱天性设计的出行箱,融合新风系统与减震滚轮解决密闭空间痛点;可作茶几的猫窝模糊人宠生活边界;集成食碗与砂盆的宠物生活柜则回应猫的独立性需求。这些从猫行为学出发的解决方案,让品牌连续斩获IF设计奖等国际权威认可,真空储粮桶的防潮设计等细节更成为品牌温度的无言传递者。
空间载体的构建让品牌哲学立体生长。名为「sorry dog」的咖啡店以戏谑店名制造记忆点,年接待超300只猫的空间化身人宠共生实验室,54场艺术沙龙在此深度探讨动物关系。同步推进的「绒化街区」计划编织起城市级网络——从44家店铺扩展到300家合作据点,从放置品牌刊物《不辨的日常》传递温和理念,到迭代牵引绳与护理套组推动公共文明,抽象价值观逐步转化为可触摸的现实。
品牌的社会价值在科学公益中沉淀为信任资产。通过“每售1件捐0.15元”机制建立的pidan care基金,持续支持流浪动物救助。更具突破性的是对TNR理念的践行:研发专用诱捕工具降低个体救助门槛,推动“先绝育后喂养”成为公共议题,甚至影响2025年上海两会提案。这种商业向善的闭环,让品牌公信力持续增值。
文化破圈实验则让价值观穿透圈层壁垒。电影《负负得正》中的猫咪故事线以情感叙事替代生硬广告;音乐专辑《和小猫一起看月亮》用声景构建人宠私密时刻;「幻想种植」艺术展通过欧洲艺术家构建动物乌托邦,引发哲学思考。这些实践印证着创始人的核心主张:“在夯实产品基础后,主观表达才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”。
回望品牌发展轨迹,本质是价值观商业的胜利。从雪屋猫砂盆的初创爆款,到覆盖21国的全球化布局,始终将“猫为先”铸入每个细胞。这种坚持吸引高忠诚用户形成情感共同体,用设计力与公益心构建竞争壁垒,最终实现从小众意识到行业头部的跃迁——证明当品牌成为价值观化身时,红海之中自有无需妥协的蓝海航道。
网易严选“猫砂文学”—— 一场“人格化”的社交媒体狂欢
在网易严选猫砂的商品评论区,你很难看到官方千篇一律的“感谢您的支持”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个以“猫”自居、戏精上身、幽默犀利的官方账号。它用拟人化的口吻,回复着几乎每一条用户评论:
用户夸结团好: “本喵御用沙漠,结团快准狠,bury it后宛如艺术品,建议卢浮宫收藏。”
用户晒图: “这位铲屎官,你拍的很好,但下次不要再拍了,差点把本喵的绝世容颜拍成猕猴桃。”
用户抱怨被猫猫吵醒: “凌晨开嗓是为了叫你起来赚罐罐钱,本喵的良苦用心两脚兽何时能懂?”
这些神回复被用户大量截图,自发传播到微博、小红书等平台,使网易严选猫砂的评论区本身就成了一个网红“景点”,极大地带动了产品销量和品牌知名度。
在冰冷的算法世界里,用户渴望有温度的连接。网易严选放弃了传统企业号高高在上、不犯错的官方口吻,选择“化身”为用户的猫。这种人格化设定,瞬间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,让沟通变得有趣、好玩,充满了意外之喜。
这才是“猫砂文学”最高明之处。它不再是品牌单向的输出,而是设计了一个能激发用户创造性参与的互动机制。用户为了“调戏”官号、获得一个神回复,会主动地去评论、去晒图。官号的每一个回复,又是新的创作素材,被用户分享出去,吸引更多人前来围观和参与。品牌用极低的成本,就撬动了一个UGC(用户生成内容)的永动机,形成了强大的品牌社区凝聚力。
获得一个官方神回复,并将其截图分享到社交平台,本身就是一种“社交货币”。它表明用户是这个有趣社区的一员,能获得圈层内的认同和点赞。这种分享是自发的、快乐的,从而实现了品牌的病毒式裂变传播,传播效果是指数级增长的。
在社交媒体时代,宠物品牌要彻底抛弃冰冷的“官方”面具,化身用户身边一个有趣的“朋友”。这意味着你需要为账号打造一个鲜活、一致的人设——比如一只爱吐槽的戏精猫,或是一位爱操心的暖心大叔——并用这种人格化的口吻持续沟通。发内容时,核心不是硬广,而是设计能引发互动的“钩子”:一句有趣的提问、一个可接梗的槽点,甚至是一次适度的自黑,让用户愿意评论、分享和玩起来。别害怕失去权威感,真正放下身段,拥抱梗文化、与用户同频互动,所带来的真实感和亲和力,远比一个完美却遥远的品牌形象更有吸引力。
麦当劳“喵喵薯夹”—— 一场“场景融合”的跨界闪电战
麦当劳推出了一款限量周边产品“喵喵薯夹”,造型是一个可爱的猫爪子,功能是让用户在吃薯条时避免弄脏手。活动规则通常是购买指定套餐即可获得。产品一经推出,瞬间引爆全网,不仅养宠人群为之疯狂,甚至许多非宠主也因其可爱造型和实用性纷纷抢购,产品迅速售罄,在二手平台甚至被炒至高價。
麦当劳的洞察堪称绝妙:吃薯条(品牌核心产品)怕油手(用户痛点) + 猫咪周边(宠物痒点) = 一个全新的“人宠共融”消费场景。它没有生硬地推出一款猫粮,而是创造了一个既能服务人(实用),又能服务宠物(情感)的跨界产品,完美嵌入了养宠人群的生活日常。
喵喵薯夹”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被分享而生的。可爱的猫爪造型、新奇的功能、麦当劳的巨大Logo,每一个元素都是天然的社交货币。用户拿到手的第一反应就是拍照发朋友圈、小红书,炫耀这份“幸运”和“可爱”。产品本身成为了传播的载体,实现了“品效销”合一。
跨界联名成功的关键在于追求“场景契合”而非单纯追逐“品牌名气”。首先要找的不是最火的品牌,而是用户场景、调性最匹配的伙伴,让合作自然融入双方用户的真实生活或情感需求,避免生硬拼凑。产品是1,营销是0——联名产品本身必须充满诚意和创意,做到极致实用或强烈激发分享欲,一个缺乏诚意的贴标产品即使营销投入再大也难以打动人心。在此基础上,巧妙运用“限量”杠杆,通过限时、限量的策略将发售变为一场用户期待的“事件”,稀缺性能有效提升价值感和话题度,帮助品牌在短期内集中资源、引爆市场。
结语
pidan、网易严选和麦当劳的案例看似迥异,但其成功的底层逻辑万变不离其宗:它们都将营销的中心,从“物”(产品)彻底回归到了“人”(用户)。
它们不再仅仅关注宠物的需求,而是更深层次地洞察宠物背后的人——他们的孤独、他们的渴望陪伴、他们的社交分享欲、他们的生活小烦恼。
未来的宠物品牌,如果不能理解“孤独经济”、“治愈经济”、“社交经济”背后的人性驱动,如果只会堆砌产品参数和促销价格,必将被淹没在流量的红海中。
而真正能走得更远的品牌,一定是那些能像pidan一样读懂人心,能像网易严选一样与人同频,能像麦当劳一样融入生活的品牌。因为营销的起点和终点,从来都是人。